2007年1月4日星期四

光明行

一直觉得刘天华是个颇具五四气质的音乐家。他属于那群年轻人,中国历史上最有朝气的一群年轻人。
他提到胡琴的音乐时便说:“不论那种乐器那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视一些艺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音乐必须普及于大众,而不是“以音乐为贵族们的玩具”,这与白话文运动的宗旨不谋而合。刘天华精通小提琴、钢琴、长笛、小号及各种民族乐器,其兄刘半农曰:“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能会通其间者,当世盖无第二人。”
刘天华有十首二胡曲传世,我练过其中八首,现在还能演奏的不过六七首。该选哪首作为他的写照?病中吟?闲居吟?苦闷之讴?也许,还是光明行更合适一点。
学 这首曲子还是小学五年级时候的事情。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把它定为四级难度,亲爱的考官们,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找到哪个录音能真正表达出我所能理解的内涵,连我 自己也表达不出来。帕尔曼说你能想到的你就要在自己的琴上做出来, If you can't do it, you are gonna quit. 看来我早就该quit了,这是后话。
拉给某人听的时候,她说好像看到昏暗的舞台上面打着一束灯光,一个舞者迎着这微弱的灯光起舞。我相信她一定听懂了。它就像铁屋中的呐喊,那种无助中迸发出来的希望,而不是百分之百的意气风发。
也 许这就是刘天华本人的写照。在民族音乐最危急的时刻奔走呼号,终身致力于民乐改革,鞠躬尽瘁,最后在北京天桥观看大鼓的时候被传染上了当时的绝症猩红热, 以三十八岁之龄英年早逝,思来不尽令人唏嘘。而直到今天,民族音乐也没能完成自我革新,更没能走向世界发扬光大。刘天华泉下有知,怕也是在长吁短叹了。
光明行的旋律依旧响亮。未来真的是光明的?且走着瞧。

2 条评论:

匿名 说...

希望这个新家 让居士的心灵 settle down
尽管你飘零四海...

匿名 说...

刘天华,一个奇人,敬仰.
西方古典和民乐的关系如何?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不爱听民乐.
我以为,相比较民乐的意境深远,西方音乐更充满热情,更优美,更具有歌唱性,所以更让人喜爱.
可是这样的理解终究是肤浅的.
一个真正喜爱音乐的人是不会在这两种音乐中挑剔的.
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内涵,只要听的懂它们.
就象当我开始读唐诗的时候我才发现了一种韵味,一种美。关键的是我们缺乏了解。
其实在国内,追求民族音乐似乎比追求西方音乐要廉价的多。可惜啦……也许是附庸风雅和崇洋媚外的风尚太流行。
我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