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7日星期三

黄河协奏曲

(贴一篇wikipedia上的介绍,这文章其实写得挺无耻的,不知道是不是轮子的人所为。Anyway,看个热闹吧。)

黄河协奏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河钢琴协奏曲改编自冼星海1939年间所作之《黄河大合唱》,由问世至今,在华人社会历演不衰,由此可见华人对西方音乐发展的认知,仍停留对19世纪时期炫技式协奏曲的迷恋。

绪言

德国音乐史家卡尔·达尔候斯(Carl Dahlhaus)写道:“炫技式作品全盛期始自帕格尼尼1830年代初巡回欧洲演奏之日,亦结束于1874年9月李斯特完成其钢琴演奏家生涯之时。”而日本作曲大师武满彻(Toru Takemitsu)于文革时听到此曲后亦赞不绝口说:“如此伟大的中国,怎会搅出一部这样的作品!”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亦曾出版此曲,但其唱片封套却幽默地揶揄了这种中国社会主义色彩浓厚的集体创作,更指“其作曲家包括了萧邦柴可夫斯基李斯特拉赫曼尼诺夫等人”。然而,在20世纪的中国音乐史上,《黄河》钢琴协奏曲自有其历史、政治及经济上的地位。

创作背景

冼星海1939年延安创作了《黄河》大合唱,1941年他往苏联莫斯科进修,把旧作重新编写及配器。其后分别由李焕之瞿维严良堃等先后加工整理。各种加工主要是因为延安版不够体面,而众作曲家们亦希望使它更具气魄。若从此角度看来,三十多年后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亦不过是此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延续。

其改编的历史政治背景或可博得享受著创作自由的武满彻所同情及谅解。在中共建国后不久,冼星海跟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聂耳被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称为“人民音乐家”,意指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但到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期间,中共随即勒令禁止演唱黄河大合唱,并禁止中央乐团演出西方管弦乐作品,使得众演奏家们苦无用武之地。钢琴家殷承宗惟有把钢琴用货车推到天安门,实行用钢琴伴唱革命歌曲,得到江青的青睐,其后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亦由此而生。得到江青的指示,殷承宗便与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六人合力将大合唱改编凑合成四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其分段如下:

  1. 前奏:《黄河船夫曲》
  2. 《黄河颂》
  3. 《黄河愤》
  4. 《保卫黄河》

梗概

前奏:《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描述黄河惊涛骇浪的险峻与气势,自然少不了样板戏的招牌—快速半音阶渐强音型,定音鼓大钹的长擂等等公式语汇。

《黄河颂》

《黄河颂》原男声独唱的雄壮豪迈旋律,赞叹黄河的历史与气势,带出中国文化想像的骄傲。冼星海透过此段广阔的中国式宣叙调,配合大提琴合奏之雄浑音色,使不少炎黄子孙为之动容,亦带出该曲固有之民族风格。

《黄河愤》

本段落开首加插了一段中国竹笛作为引子,伴以竖琴,其实是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江南风引子换上了陕北风格。旋律上是原温婉的女声合唱《黄水谣》,现用钢琴娓娓道来,接上悲愤控诉的《黄河怨》。

《保卫黄河》

此部分乃黄河钢琴协奏曲之终结部分,以西方复调的卡农(canon)写法,各声部互相模仿追逐,把保家卫国之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气氛及情绪不断扩展,此手法亦由原本的大合唱引用过来;而《东方红》的音调自始至终贯穿全个乐章。今天流通的版本,包括殷承宗的电影版,于此乐章高潮乐队齐奏《东方红》后,钢琴再次奏出《保卫黄河》主题,与弦乐卡农竞奏,再到小号奏出“东方红”第一句,即天衣无缝地接上《国际歌》的尾句,此乃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换尾”手法的精彩应用。

重要影响

此曲跟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取材自“梁祝”故事)一样,以西方风格的乐器演绎出富神州风格的组曲,对中国音乐发展有著极深远的影响。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