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

再次搬家

独立域名。独立空间。
新的系统。新的感受。

新blog的beta测试比我预料的顺利得多,因此原blog(http: //firmamenter.blogspot.com)提前退休,停止更新。欢迎众位去我的新家捧场

到手

















帮朋友买的两张唱片今天到手。口水哗哗的。要不是因为是帮朋友买的,真想据为己有啊。卡拉扬这张布鲁克纳第八绝版多年,全世界估计也剩不下几张了。库仑坎普夫的贝小协亦是精品中的精品。不打广告了,我会在近两天内上传到img。

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高清


从网上找了几部高清的电影尝鲜。别说,效果真是吓人,比DVD确实清晰很多。当然体积也吓人,硬盘竟然有些吃紧了。
贴两张截图吧。一截下来好像一下子就不清楚了,怪事。隔行如隔山,我们做音乐的和他们做电影的毕竟是两个行当啊……

封锁

Blogger、LiveJournal等blog服务提供商(BSP)今天在国内纷纷遭到封堵。向国内的朋友们表示慰问。封禁维基情有可原,难道写blog也违法了么?

blogspot_tracert.gif

  如果你发现****.blogspot.com无法访问,请勿惊慌,因为惊慌也没有用。暂时用这个访问吧:

  pkblogs.com/****

  上面是tracert的结果。如多位读者在邮件里所说的那样:悬了

  更新:联通这次也和电信同步了,都无法访问。更悬了。(感谢"明月星光"提供信息)

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

致谢

今天收到了小少爷寄来的包裹,CBS的双CD老版1989年新年音乐会,简直要感激涕零了。img,我的家。

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令人郁闷的域名绑定

曾经用过一段时间的独立域名yaoxu.net很早以前就不能用了。此前一直以为是注册商的问题。前几日用国内的注册商弄了一个新的,himmel.cn,与blogger绑定之后国内的读者仍然访问不了。看来是没办法了。只好期待政府早日对google解禁,能够用上完整的服务。总不能真必须买独立空间才能用上吧……

阳关三叠

把背景音乐换成了闵惠芬改编并演奏的阳关三叠。当年禄兄曾想用此旋律创作大提琴协奏曲,并美其名曰"Yangguan Trio",其实正规的翻译貌似应该叫Three Variations on the Yang Pass。那两行谱子真写得不错,为何不继续下去?

这幅画展出于2003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名为阳关三叠。
google真是好东西,居然还能找到工尺谱,贴出来大家看看吧。

贴段介绍吧。另外据说我放音乐用的google pages有流量限制,某些同学不要总是刷新了。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 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 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 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 “ 行, 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2007年3月17日星期六

杨三姐告状




刚听说评戏杨三姐告状被拍成电视剧了,莫名惊诧。估计杨乃武写状也不远了。先把评戏录音找来听了听,又看完了20集的电视剧,现在已经有些头昏脑涨了。电视剧的情节较之评戏情节改动不少,主要是前边改得颇有戏剧性,还算喜欢。
杨三姐告状基本可以算是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的反串版,里面有那个时代的剧作家可以想象出来的几乎全部戏剧元素,乱伦,托妻献子,凶杀,自杀,贪污腐败,革命党,爱情,男人的皮鞭和女人的眼泪。杨三姐没有武二郎那么彪悍。武松的方式是好汉或者说流氓的方式,而杨三姐则是靠的所谓公民意识或者法制观念了——如果那个年代真的有所谓民权和法制的话。
赵丽蓉演的杨老太太和谷文月演的杨三姐早已成为永恒的经典。据说电视剧里杨三姐的形象得到了谷文月的肯定。再加上里面随处可以听到的京剧唱段(空城计,玉堂春,霸王别姬等等),民间戏曲用这种方式得到推广,也的确是件好事。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今年将是博客巅峰之年 监管问题困扰各国政府

5年前的今天,中国还没有"博客(网络日记)"这个词.5年后,中国的博客作者多达数千万,而全球的博客用 户已经过亿,全球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数量是2003年的100多倍.博客的影响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人把博客称为草根阶层获得话语权的最新平 台,但互联网上畸形的"谩骂文化"也在博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博客诞生那一刻起,各种争议就一直伴随着它.恶炒.色情.暴露隐私等现象给这个新生事物蒙 上了阴影,因为博客而引发的官司也接连不断,网络秩序的缺失则让博客监管难以实现.各国都在思考,如何让这个如此庞大而且发展迅猛的新生事物不要偏离人类 道德规范的轨道.

"今年将是博客的巅峰之年"

美国一家市场调查公司不久前发布报告说,2007 年将是博客发展的巅峰之年,全球活跃的博客用户将达到1亿,之后会在这个水平上稳定下来.所谓活跃的博客用户是指至少每3个月更新一次.据美国皮尤中心 2006年调查,美国1200万成年人有自己的博客,5700万人会去浏览博客.博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最近引人注目的副总统切尼办公室前主任 路易斯·利比伪证案中,多名美国博客首次获得了联邦法院庭审的采访证.

在英国,热衷写博客的人群一般是在16岁到45岁之 间.他们中多数都接受了大学教育,拥有稳定的职业.英国人的博客按照内容主要可以分为:新闻信息类.图片集锦类.网络相关话题以及法律等专项事务类.在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英国有关实时新闻类的博客数量激增.和新闻类相比,图片类和网络话题链接的博客主要是针对不同需要和不同兴趣的网友.

《时 代》周刊加拿大版一次关于博客问题的调查中,甚至有反馈者认为"没有偏见和问题的博客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受调查者看来,博客之所以大行其道,恰在于 人们厌倦了传统媒体"责任心.客观.公正"的"自我约束"的老套,而显示出博主独特的见解和尖锐.有穿透力的言论.至于博文是否符合事实,读者自己会作出 判断,也许在他们心目中,这种"自我评判"的余地也同样是博客魅力的一环.

目前博客的形式已经从文本和图片格式向音频和视频过渡,博客的升级版——"播客"悄然流行起来.博客是自己写东西,播客则是自己录和拍东西.如果说博客是个人网络报纸,那么播客就是个人网络电台和电视台.由于提供的信息量大,播客很有代替博客的潜力.

因博客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

不 久前,22岁的埃及法律系大学生苏莱曼被判处4年监禁.给苏莱曼带来牢狱之灾的是他在博客上对埃及政府的攻击,他因此成为因写博客而被捕入狱的第一位埃及 人.据路透社报道,在埃及7000多万人口中,写博客的只有5000多人.就是这么小的一个群体,最近在埃及引起了一场关于政府监管和博客言论自由的激烈 争论.

近年来,在美国,与博客有关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隐私权.名誉权.国家安全等领域.由于博客的载体是互 联网,用传统的法律来处理博客官司,存在许多争议.2004年,当时在美国国会山当议员助手的杰西卡·卡特勒在她的博客"华盛顿宝贝"中,绘声绘色地写了 她和国会山中的六名男职员交往的许多生动细节.这些内容后来被美国一家网站从博客中挖掘出来,吸引了无数点击.博客中提到其中的一位男职员罗伯特·施泰因 布赫以侵犯名誉和隐私罪将杰西卡告上法庭,并索赔2000万美元.这起事件在美国造成很大影响,杰西卡因此丢了工作,施泰因布赫也被迫离开华盛顿.

" 博客风"还曾经在驻伊美军中非常流行.他们开了上千个博客,详细地记录在伊拉克的战斗和生活,对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国内的美国人 说,这些博客提供的信息,往往比CNN这样的主流媒体还要生动和准确.但是对于军方来说,他们不欢迎这些可能泄露军事秘密的博客.2006年8月,美国军 方下令组成一支10个人的检查组,专门浏览军方人员在公开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包括个人博客.据这个检查组的指挥官沃纳克说,他们在3个月里检查了80万个 网址,其中包括500名美军士兵的个人博客,许多博客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被要求关闭.有些博客和军事机密并没有太大关系,在风声鹤唳的气氛下,也被迫关 闭.军医科恩少校在他的博客里写了自己如何抢救伤员,他抱怨说:"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但是他们说我违背了陆军的条例.我只好关闭博客."

博 客的出现还为商业欺诈提供了一个新场所.前段时间,一个英国人的博客上写着,从他提供的链接上可以找到注册英国汇丰银行账户,同时会得到一笔奖金.许多贪 图小利的人就按照指示,点击开了这个所谓的"汇丰银行"新网站,甚至将自己的银行存款转入.结果数月后,英国警方宣布这是一个欺诈网站,而这些"新储户" 们的钱十有八九是难以追回的.除了商业欺诈外,网络色情业也是伴随英国博客盛行带来的一大问题.英国警方为此还设立专项部门监督.日本的博客中则出现了不 少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据3月6日的《每日新闻》报道,东京都小平市的3名女中学生因对另两名女中学生施加暴力而被逮捕,3名女生打人.骂人,还在 自己的博客上侮辱被害者,说对方"一边抽烟一边在商场偷东西",被指名道姓的女生受到侮辱,留下遗书欲自尽,幸好被家人发现制止.

写博客成为赚钱新途径

30 岁的美国职业女性科琳在自己的博客上似乎什么都写,比如顺便拜访了自己孩子的老师,蛋糕价格又涨了等等,还包括马上要上映一部什么新电影.在最近几天的博 客中,科琳就对描述一部新电影产生了兴趣.在她的描述中,这部电影充满着魅力.不过,有一点科琳没有提到:这部影片的推广方曾经付给她12美元,让她在博 客中宣传.通过这种方式,科琳已经赚到了7700多美元.据《洛杉矶时报》3月10日报道,在美国有成千上万人像科琳一样出售自己的博客"声音".格兰· 雷纳德大概算是美国最老资格的博客作者了.这位田纳西州大学的法律教授从2001年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写法律评论,他的博客文章经常被媒体转载,他自己也 颇受自由派人士的推崇.之前,雷纳德并没有指望这些业余时间写的东西真能给他带来什么.而现在,通过在博客上做广告,这位教授每个月的收入就达到数千美 元.

在日本,博客广告正在成为营销的一股新势力.在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中,博客在自己的网页中发布宣传商品或服务的广 告,有的还介绍自己使用产品的亲身体验.博客可以根据其与商家签订的合同,从广告点击率或产品销售额中获取收益.可口可乐(日本)公司营销其改良后的一种 茶饮料时,邀请了博客日点击量超过千次的100位女性博客写手做广告.该公司人士说,虽然博客的宣传效果很难量化,但这个茶饮料的名称的确已通过博客在网 络上广为流传.日本一家大型电视直销公司的营销人员说,博客写手体验过产品后写出的感受和数据是"最好的推销".不过,日本媒体指出,博客广告存在很多陷 阱.写手可能为获得更多佣金而夸大产品和服务的功效,从而误导消费者.此外,博客数量众多,很难进行规范化管理.日本消费者事务服务部门已接到不少有关博 客广告的投诉.

博客监管,各国都在想办法

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博客的出现与快速发 展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难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减少负面影响是一个挑战.为了对博客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各国都费尽了心思.韩国对博客的管理 大概是世界上最严厉的,申请博客者必须填写实名和真实联络方式.2005年10月,韩国政府发布和修改《促进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护法》等法 规,为网络实名制提供了法律依据.韩国负责监管博客信息的政府部门是情报通信部,他们会对博客内容进行随机检查,并受理访问者的举报和投诉,各种不当言论 不但会被勒令限期清除,如果影响恶劣,还会被责令当众道歉.公开消除影响,甚至处以罚款.据该部门统计,博客实名以来,"不文明内容"已消除一半以上.韩 国情报通信部官员金钟浩表示,实名制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管理,而在于树立网民的责任和自律意识,因为全面监管无论从技术或人力而言都不可能实现,所以,自 律才是网络管理的核心.

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采取博客实名制管理.在新加坡申请博客无需实名,手续并不复杂,但博主必须时刻 检点自己的言论不"越轨",否则不但当局会管,运营商也会管,正如当地《海峡时报》引用读者来信所言:"如果社群(博客)不想要老大哥在后头监视,最好的 办法就是自己监视自己".根据新加坡颁布的《互联网络内容指导原则》,新加坡三大电信运营商有义务屏蔽"不当博客",政府有权要求供应商删除博客中宣扬色 情.暴力及种族仇视等内容的言论.若供应商不能履行义务,将会被罚款或被暂时吊销营业执照.2005年10月,两名在博客上撰文鼓吹种族煽动性言论的青年 被当局引用"骚乱法案"量刑,按照总理李显龙的说法,"难以接受的信息就是违法的,违法就必须惩处,言论自由并非无限".

在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虽然没有法律规定博客实名要求,但博客用实名却比较盛行.加拿大对博客的管理完全交由运营商.博文内容只要不违法,政府是 不会干涉的.但运营商则可能根据自己的取向加以限制.但加拿大的管理方法是"告则受理",发现这些不当内容,读者应首先提醒运营商处理,无结果则可向民事 法庭提出指控.一般而言,运营商对这类敏感内容都会及时处理,因为如果被裁定信息不当,被处罚的是运营商而非博主本人.


科技时代_今年将是博客巅峰之年 监管问题困扰各国政府

日本京都某艺伎馆的一名19岁艺伎学徒在一年多前开了自己的博客,据说这是第一个艺伎的博客,吸引了几十万人点击.

消息来源:环球时报

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象棋

某群在组织象棋比赛,忍不住报了个名。今天中午下课回家试了几把,被几个不同的对手杀得满地找牙。我记得小时候还曾经抱着一本棋谱研究,一个人可以这样研究一整天,尽管其实也不太清楚为什么要这么走,这样有什么样厉害的后手。上高中之后就再没玩过了,悔不听亚父范增所言,今日果有此败,看来我乃一浑人也!古人我是比不了,只希望到时候别被杀得太惨就是了。

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

续膏药问题

某人说我这两天不认真写了,今天多写几个字吧。
有些话不便于在论坛说,正好放在这里。
img从最开始的那天起,一直都很具有包容性,但是并不缺乏引导。带来的结果,就是尽管质量依旧存在参差,相对于其它几个古典音乐发布站点来说却普遍较高。高质量扫图,精确流+禁用缓存的抓轨模式,当然还有无数热心网友的评论,使得这个论坛成为了最像家的地方。即使是后来众多国外资源共享网站出现,这里仍然留住了相当多的热心会员,我想他们一定也体会到了家的感觉。以前就经常在坛子里说,我的家在北京,我网上的家在这里。我爱这里。
不管是出于什么方式,我一直都是这个家最忠诚的成员。我对自己的发布质量有充分的信心,尽管在某些方面不尽如人意。这并不是在为自己辩解。在力所能及的地方我可以做到最好,在能力无法企及的地方,其它家里人能不能多包容一些?
当年班长给我发短信,说“当警察叔叔不容易”,现在终于体会到了。作为管理人员真的只有神气?其实从最开始的那天起,我就做好了被千夫所指的准备。
这件事情和曾经发生的几次争端比起来简直不算争端了。这些牢骚也不想公开到论坛上,留下来自己看,顺便和诸位关心我的访客们分享。

膏药的对话

以下整理一下近几天论坛关于膏药问题的争论。我被卷在了漩涡中心。

1

楼上两位都是SB
膏药总比裸奔好吧,整天没事骚扰别人的发布.
没见你们发个片片吗!哦!香港不让BT,那来个SB网盘也可以啊.
有良知的同学们应该勇敢的站出来谴责这两位无耻的行径!


2
怎麼也看不到是騷擾的行為? 這些全是支持的說話呢!
不過, 領袖真的曾被我氣得屁股噴火的, 哈哈!
3
看不到兩年前的醫生與今天的醫生有何區別呀?
旭東兄就是當初被人笑笑下才會有今天的進步呢!
驢仔不被鞭策就會停下來的, 身為管理人, 更應以身作則!
堅決維護img高質量發佈的清譽! 屹立不倒!


4


這兩句是重點。

我也可以體會小漢不直接公開 ShareBig 或 Pando 聯結的原因。雖然這種行為不太合常理(又不是放在私人網頁或 FTP,搞這種方式的轉發有什麼意思?)

或許是我幫他想太多?也許他還覺得有必要維護這邊以 BT 為主的方式下載?所以不方便自己貼出聯結變相鼓勵?

但如果只是 QQ 群私下的交流行為,拜託一下,就別浮上檯面了。。



5


邏輯錯亂?IMG 是為什麼讓你們覺得沒人來了?是有人先撒了惡種吧 (惡種又是哪些?沒推衍過?)
最後還是感謝醫生轉貼緣起的對話。
另:叫人閉尊嘴就有違 C班『民主』的理念了 又不是叫街罵娘的...



6
请BK兄再看第一楼!今后争议能否换个让人能够接受的形式?
我自认为自己没有撒过恶种(至于膏药,霄汉已说过那个可以体谅。),flac校验未通过那次另当别论!
维护IMG能否采取实际行动?那位“领袖的马仔”朋友发言不是没有道理!



7


這是偏見造成你解讀錯誤。
惡種,並不是指壞檔或假檔(再加個,勉強的說:膏藥)。
再講下去反正都是不會有交集的平行線。還是有人會要用另一個方式來詮釋。醫生還是兩年前的醫生,沒有變,別懷疑。

以下是我的回复

我确实不明白为什么这两天总是受到二位的指责,我一直拿少爷和角角当成最真诚的朋友。如果仅仅是因为发碟带膏药,似乎这一年多以来我用这种方式发的碟不在少数。至于说什么激励我之类,作为学生我财力有限,且资历尚浅,确实没有能力提供太多自己的收藏,这种方式又何尝不可。
我从三年前来img到现在,获得了太多而贡献得太少,现在只想尽我所能多回报一些。很明显二位的收藏比我更多,为什么不来帮助我,而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风凉话?
少爷猜的没错,我们私下都是用pando来交流,而这里毕竟是bt下载论坛。作为管理人员,有义务维持这种传统。
我爱这个地方。

第二天,收到短信一条。
小漢,

剛剛才看了一下你的回應。嗯,我不像角角一樣能言善辯,所以介入爭論總是弄得滿身腥,只好安靜退出。但有一件事我要澄清:

(涉及其它人的句子略去——尧曰)

如果你覺得我這幾天都是在針對你,在此道歉。(涉及其它人的句子略去——尧曰)不過,我並不買你那句『最真誠的朋友』的帳。我又不是三歲小孩子可以被哄騙 的。這就像是當 C 班反覆告訴我『一直把我當朋友』,我就知道言外之意是『我會容忍你這個麻煩製造者』。為什麼?他只有在對土土這類的人才會用到這句話,不是嗎?

老話一句:我依然很佩服小漢的雙親把你教育成這麼識大體、懂義氣的小朋友(說實話,已經很少見了)(特別是你提到家裡要求你練書法的事,讓我更覺得自己看法沒有錯)。但公開宣稱是『朋友』?真的嗎?

連請你給住址要寄交 1989 年 CBS 版的新年音樂會都沒下文了,很難信服... 至少也來個短訊說『不需要』了吧...

然後,個人覺得該帖應該要永久保留。這樣,日後可以來檢驗,若是 IMG 日後越來越衰敗或興盛,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管理跟策略搞出的。(指的是 QQ群的對話記錄)

祝版運昌隆。

我的回复:
首先说一句,我的地址早已经给你发过去了,不过少爷马甲太多,怕是自己都不记得当年用的哪个了吧?
Yao Xu
1421 Cesar Chavez lane
Mailbox #379
Boise, ID 83706
那套碟当然非常想要,钱用paypal给你?

(涉及其它人的句子略去——尧曰)。不过说心里话,我真的把身边的每一个人当成朋友,不管你信不信。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仇人,也不会恨任何人,对每个人我都想很友好,这是真心话。你不是我的朋友吗?不是朋友会去帮我找那套碟吗?多谢兄弟,不管你买不买帐,我还是要这么称呼你
班长说那句话的时候也许是带着三分居高临下的姿态,我知道我没有这个资格,也许会因此多一些真诚吧。

我对img的前景确实感到有些悲观。我当然能感觉出来人气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我对这有感情,不忍心看它慢性死亡。现在能做的只是尽力多留住一些人,走一步看一步。

要感谢少爷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我的关心,当然还有对论坛的关心,我会尽力做到最好。

2007年3月11日星期日

那会儿

那会儿,天总是蓝的。
那会儿,一切都那么美好。

那会儿,每天就那么望着一个人的背影,直到把这个背影变作心中的女神,而她似乎至今都浑然不觉。
那会儿的感情,最纯。

那会儿,桌斗里永远放着一本和课程内容不一样的书,半夜偷偷爬起来读那些动人的文字。
那会儿的理想,最真。

那会儿,可以和哥们大打出手,放学之后勾肩搭背吃烤串,可以随意在篮球场上丢人现眼,可以擦干了眼泪继续啃那些可怕的题目。
那会儿的日子,最美。

那会儿多好啊。

几年之后,我会不会也像现在这样一个人胡思乱想,想念这段孤寂的岁月?“那会儿多好啊”。

2007年3月10日星期六

考试

最近流行考试,有点意思,在一个音乐群里试行了一下。其实我只问两个问题,但现在还没看到一份满意的答案,不妨请访客朋友也来回答一下,欢迎灌水。
1,你最喜欢哪部作品,或者随便说一部古典音乐里的佳作
2,你自己对它的理解是什么
我佩服那些能从音乐里迅速抓住主题的人。通常情况下领悟能力高比听得多更为重要。

博士们没必要和于丹过不去

(转贴徐德亮老板妙文一篇。徐老板愈发让我觉得佩服了。)
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红火一时又毁誉参半。今天上网,又看到了以徐晋如兄为首的所谓“名校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的新闻。文中说他们发了一个 “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我一看这题目,就知道必是晋如兄操刀。于丹“之流”,这种用词和“扒下钱穆的皮来”一样,是他们那些人的 语言风格。锋利则锋利矣,然而太失学者风度,不是大家所为。
上网一搜原文,果然比题目还要锋芒毕露,言辞激烈,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

从学力上讲,假如晋如兄仅对《论》、《庄》提出自己的看法则绝无不妥。晋如是我在北大中文系的学兄,就算说不上学力深厚,在国学上颇有基础这四个字是当之 无愧的,而且他写的格律诗也是当今翘楚。当年上学期间,就曾耳提面命,令我受益不浅。可惜的是,这篇“讨于丹檄文”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论点证明,于丹哪 里讲错了,仅仅攻击于丹是“一个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的‘影视学博士’”。

读《论语》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义理还是辞章,古往今来的明儒大贤都见解卓异,何况是今人。董仲舒和朱熹对《论语》的理解完全相同?不可能的嘛。

网上有人用3万字指出于丹论语有14处谬误,粗看了一下,很多是训诂上的问题。一字一义之争,争了两千年了,还将再争下去。还有人发帖说:“《庄子》比 《论语》更加深奥,不读《离骚》的人,首先在文字行文上就根本无法进入。如果是借助他人的翻译,你完蛋了。”谁在初学古文的时候不用翻译呢?历代那么多注 疏又都是干什么用的呢?按照这个标准,所有的人都将一起完蛋。不过幸好,不是极度没文化又自以为是的人,不会执这种论调。所以完蛋的只是他自己,我们不用 陪葬。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于丹要面对的,是上亿的形形色色的观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上过中小学,或者上过大学也没接触过传统文化——多少政府官员、企业老总都没看过一眼哪怕是《三国演义》这样的传统书籍。于丹要做的,是让这些人爱听,讲成心灵鸡汤有何不可?

于丹绝不是《论语》研究专家,《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也绝不是学术著作,就像《品三国》和《文化苦旅》绝不是学术著作一样,但问题是,老百姓们不看学术著作,你要复兴传统文化,难道少得了余秋雨、易中天、于丹?

受大众欢迎的肯定不是最高端的,因为最高端的他们理解不了。最好的书肯定不是通俗读物,最好的影片肯定不是贺岁片,最好的相声肯定不是最火的那个。但是, 读了于丹,自会有有缘人或有心人再去读程树德,甚至王夫之、朱熹,到那时候才知道真正的学术,可能会再也不看于丹;但没有于丹,那些古圣先贤永远没机会被 他读到。

有人听了我的《当行论》,觉得不错,去找老录音听。回来跟我说:“你的《当行论》和王长友的比,一钱不值。”我很高兴,第一我承认和相声前辈确有差距,第二因我的原故,又有一个人了解了真正的相声。

博士们对传统的尊敬和护卫之心令人尊重,但文人往往太过于自命不凡以至于举止失当。当晋如兄等人对于丹的学力质疑变成人身攻击之后,就变得丝毫也不占理了。

不过对于无良——这么说有点过分——应该是无知媒体的声讨还是应该的。“学术超男”、“学术超女”,这两个极度让我恶心的词儿就是拜媒体所赐。学术就是学 术,娱乐就是娱乐。易中天也罢,于丹也罢,都是文化启蒙,既不是学术也不是娱乐。这种生造的词语,既侮辱了学术又侮辱了娱乐,最后侮辱了我们的眼球。

2007年3月9日星期五

恭喜福儿



福儿同学在从img论坛受益三年之后终于开始自己发碟了,恭喜老兄迈出重要一步,贴图庆贺。

换用vista以来最大的困扰就是安全软件的问题。毕竟是新系统,兼容性不够理想,现在总算找到了一个比较可靠的组合:NOD32,AVG免费版和Pctools防火墙。NOD32用的是正版,剩下两个都是免费软件。忽然发现现在电脑里一个盗版软件都没有,实在是怪事。也确实,这已经不是当年刚开始用电脑的年代了,免费软件自由软件开源软件遍地开花,通常情况下商业软件的大多数功能都用不上。免费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了。
而要命的是,唱片价格仍旧高高在上。什么时候音乐也能免费传播?img为音乐免费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愿福儿老兄以后再接再厉,让五大唱片公司早日倒闭,x'classics以后才有可为。

2007年3月8日星期四

胡乱贴点

德语课要做的小报告,贴上来供读者扔西红柿。

Neujahrskonzerte in Wien

As a Musikliebhaber (music lover), I have been collecting CDs for many years up to total number of about 400 discs. Among my collection is one of my favorite parts: die Neujahrskonzerte in Wien (Vienna New Year’s Concert). I have collected the original CDs from the concerts took place in the years of 1979, 1987, 1988, 1991, 1992, 1999, 2001, 2002 and 2006. I wish I could finally find them all in the future.

These concerts take place in der Großen Saal of der Musikverein, Wien every year on 1st January featuring die Wiener Philharmoniker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nd a orchestra-selected conductor of the year, performing works mostly composed by members of the Strauß family and several pieces written by other composers of the Waltz era including Josef Lanner and Franz von Suppé. There are also some exceptions: on the concert of 1991 director Claudio Abbado performed Mozart’s marches from the opera Le Nozze di Figaro and even Rossini’s La Gazza Ladra overture. This concert soon became the most criticized one in the history of Neujahrskonzert. On 2003’s concert Nikolaus Harnoncourt put Brahms’ Hungarian Dances on it and was criticized also. One positive example is that on 2006’s concert Maris Jansons performed Mozart’s Le Nozze di Figaro overture featuring the composer’s 250th anniversary.

The very beginning of die Neujahrskonzerte is in 1939, also known as the “Außerordentliches Konzert” (extraordinary concert) because it was not performed on the New Year’s Day of the year of 1940, instead the Silvestre day of 1939. Besides, there were no encores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2007). These concerts soon became a rejoice of the Austrian people under control of the Nazi and the well-known An der Schöne Blau Donau Waltz became the “second national anthem” of the country.

Nowadays these concerts have become very popular all around the world. In my country, China, the Neujahrskonzert is broadcasted by Channel 2 of the national TV station,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also known as CCTV) since 1987. Many Chinese families, no matter if they ever know something about classical music or not, will be watching and listening to it for couple of hours. I really think that the concerts helped spreading classical music in China.

To me, this concert means my once a year musical delight. I will forget every unpleasant thing that moment and put myself completely into the musical world. I think this is all the Neujahrskonzert about: to make every listener enjoy.

Work Cited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2007, February 4). Vienna New Year's Concert. Retrieved March 8, 2007, from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enna_New_Year's_Concert

访问量突破500记

在blogger开博三个月之后访问量终于上500了。今天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从明年开始今天就算国庆节了……向为了看我胡乱涂写而来的、为了听京戏而刷新页面的、不小心闯进来的诸位访客真诚道谢,以后还请多来捧场,下一个500次应该不需要3个月之久了吧。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这词像春晚不?),推荐个京剧网站吧,感谢某妇产科大夫的推荐。这地方真是不错,名家唱段够听到下个世纪了。放一首可怜负弩充前阵,别总是空城计了。

2007年3月7日星期三

黄河之子

某人说我现在开始专心写乐评了。其实我哪有这个水平,至今不识五线谱,乐盲一个。谁叫我确实喜欢呢,就算盲人摸象好了。其实这两天写不少关于音乐的文章是因为我觉得blog文章分类里关于音乐的太少了点,需要多补充一些,总不能整天流水账吧。
言归正传。郎朗去年发行的这张唱片名叫Dragon Songs,中文译为黄河之子,传说是第一张全球发行的中国音乐专辑,小伙子真是不赖。论坛的黑龙老大第一时间从香港奸商手里搞来一张,自己还没怎么听就先抓mp3给我传来。一动不动大气不出地听完了黄河,当即就在jpc上订了回来。
同在天涯沦落的Amy姐姐(现在大西洋那一头辛苦漂泊)说,这是她听过最好的黄河,还顺手列举出来五六个版本,听得我是目瞪口呆,巾帼一不让起须眉来可真是了不得啊。
黄河我听得不多,确实没发言权。那些中国钢琴小品也没听过别人弹的,没比较过自然没法谈高下。既然是中国音乐家,就算少买洋人的十张碟也值得支持一下。不过让我有点看不懂的就是国内一些人的言论了,在他们眼里郎朗简直一文不名。就算不喜欢也别冷嘲热讽嘛,什么姿势难看之类(当然姿势确实难看了一些),音乐方面我不觉得他毫无可取之处。作为有国际地位的钢琴家,郎朗在全球各地都能获得掌声,怎么就偏偏在自己国家得不到尊重?想不通,其实更是不愿意去想,怕又觉得伤心,为朝思暮想的那片土地伤心。
愿黄河在郎朗手上更加响亮。伟大的中国之声。

P.S.Windows Vista的内置壁纸非常漂亮,贴在sharebig,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载来看看。http://www.sharebig.com/share.php?id=s14jqnvskwyHm9Y7E

黄河协奏曲

(贴一篇wikipedia上的介绍,这文章其实写得挺无耻的,不知道是不是轮子的人所为。Anyway,看个热闹吧。)

黄河协奏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河钢琴协奏曲改编自冼星海1939年间所作之《黄河大合唱》,由问世至今,在华人社会历演不衰,由此可见华人对西方音乐发展的认知,仍停留对19世纪时期炫技式协奏曲的迷恋。

绪言

德国音乐史家卡尔·达尔候斯(Carl Dahlhaus)写道:“炫技式作品全盛期始自帕格尼尼1830年代初巡回欧洲演奏之日,亦结束于1874年9月李斯特完成其钢琴演奏家生涯之时。”而日本作曲大师武满彻(Toru Takemitsu)于文革时听到此曲后亦赞不绝口说:“如此伟大的中国,怎会搅出一部这样的作品!”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亦曾出版此曲,但其唱片封套却幽默地揶揄了这种中国社会主义色彩浓厚的集体创作,更指“其作曲家包括了萧邦柴可夫斯基李斯特拉赫曼尼诺夫等人”。然而,在20世纪的中国音乐史上,《黄河》钢琴协奏曲自有其历史、政治及经济上的地位。

创作背景

冼星海1939年延安创作了《黄河》大合唱,1941年他往苏联莫斯科进修,把旧作重新编写及配器。其后分别由李焕之瞿维严良堃等先后加工整理。各种加工主要是因为延安版不够体面,而众作曲家们亦希望使它更具气魄。若从此角度看来,三十多年后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亦不过是此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延续。

其改编的历史政治背景或可博得享受著创作自由的武满彻所同情及谅解。在中共建国后不久,冼星海跟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聂耳被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称为“人民音乐家”,意指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但到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期间,中共随即勒令禁止演唱黄河大合唱,并禁止中央乐团演出西方管弦乐作品,使得众演奏家们苦无用武之地。钢琴家殷承宗惟有把钢琴用货车推到天安门,实行用钢琴伴唱革命歌曲,得到江青的青睐,其后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亦由此而生。得到江青的指示,殷承宗便与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六人合力将大合唱改编凑合成四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其分段如下:

  1. 前奏:《黄河船夫曲》
  2. 《黄河颂》
  3. 《黄河愤》
  4. 《保卫黄河》

梗概

前奏:《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描述黄河惊涛骇浪的险峻与气势,自然少不了样板戏的招牌—快速半音阶渐强音型,定音鼓大钹的长擂等等公式语汇。

《黄河颂》

《黄河颂》原男声独唱的雄壮豪迈旋律,赞叹黄河的历史与气势,带出中国文化想像的骄傲。冼星海透过此段广阔的中国式宣叙调,配合大提琴合奏之雄浑音色,使不少炎黄子孙为之动容,亦带出该曲固有之民族风格。

《黄河愤》

本段落开首加插了一段中国竹笛作为引子,伴以竖琴,其实是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江南风引子换上了陕北风格。旋律上是原温婉的女声合唱《黄水谣》,现用钢琴娓娓道来,接上悲愤控诉的《黄河怨》。

《保卫黄河》

此部分乃黄河钢琴协奏曲之终结部分,以西方复调的卡农(canon)写法,各声部互相模仿追逐,把保家卫国之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气氛及情绪不断扩展,此手法亦由原本的大合唱引用过来;而《东方红》的音调自始至终贯穿全个乐章。今天流通的版本,包括殷承宗的电影版,于此乐章高潮乐队齐奏《东方红》后,钢琴再次奏出《保卫黄河》主题,与弦乐卡农竞奏,再到小号奏出“东方红”第一句,即天衣无缝地接上《国际歌》的尾句,此乃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换尾”手法的精彩应用。

重要影响

此曲跟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取材自“梁祝”故事)一样,以西方风格的乐器演绎出富神州风格的组曲,对中国音乐发展有著极深远的影响。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推荐几张碟

John Field

John Field

John Field (July 26, 1782January 23, 1837) was an Irish composer and pianist. He is best known for being the first composer to write nocturnes.




游戏棒大夫推荐了John Field的钢琴作品,特从图书馆取来一听,非常棒!
此前甚至未听说过这位作曲家。刚查了一些资料才发现他是第一个写钢琴夜曲的作曲家,直接影响了肖邦后来的创作,大牛。他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这七部钢琴协奏曲,一部比一部精彩。感谢大夫的推荐,下次有什么好听的多来介绍啊。
其实我也喜欢说好听点叫跨界其实有些俗的音乐,比如下面这张The Symphonic Lloyd Webber,韦伯音乐剧里非常经典的旋律。以前曾对韦伯颇有些不屑,他的音乐剧不就是把那么几个旋律翻来覆去地用么,一个think of me的旋律可以在一部歌剧院的幽灵里出现七八次。可是想想,这么美的旋律不多用几次岂不可惜?嘿嘿。这张皇家爱乐演奏的交响诗版音乐剧也挺不错,蛮动听的。一并传至Sharebig,喜欢的朋友可以去下载啦。

2007年3月5日星期一

魔鬼再世


第一号随想曲的连跳弓像暴风骤雨一般奏响的时候,我倒抽一口冷气。Markov的眼神其实远没有封面上的那么温情,和音乐一样冷。他的血是冷的,他的琴是冷的,听音乐的这孙子冻上了……
尤其是,你能想象吗,这是一场音乐会的录像,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很简单,帕格尼尼随想曲1-24。疯子。和一位会弹钢琴的姐姐聊,你能一口气把肖邦练习曲都弹完吗,不能,何况你还是坐着,人家可是站着。我能一口气把刘天华的10首曲子都拉一遍吗?不能,我还差两首没学过……
更要命的是,Markov绝对不是仅仅把这些曲子拉一遍而已。这是我听到过的最疯狂的演奏。第五号随想曲的分弓全被他改成了跳弓,马尾在钢丝弦上飞速运转。在最著名的24号随想曲里他已经完全疯狂了,用一种令人眼花缭乱匪夷所思的方式让小提琴发出了仿佛是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声音。我能理解在拨弦之后观众席上爆发出的如雷掌声,尽管那个时候曲子还没结束。如果我在现场,我一定会站起来大声喝彩。Bravo!

Alexander Markov (January 24, 1963) is a Russian American violinist who has received awards from the Paganini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gold medal) and the 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 He is known for his recording of Paganini's 24 Caprices for solo violin. A film of Markov playing the Caprices was directed by Bruno Monsaingeon.

Alexander Markov was born in Moscow and studied violin with his father, concert violinist Albert Markov. By the time he was eight years old, he was appearing as a soloist with orchestras and performing double concertos with his father. At the age of fourteen, Alexander Markov received a personal invitation from Jascha Heifetz to study with him. Markov emigrated to the U.S. with his parents and received his United States citizenship in 1982. He made his New York debut recital at Carnegie Hall and appeared with Christoph Eschenbach conducting the Mostly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 at Avery Fisher Hall.

Markov has recorded for the Erato label, distributed world-wide by Warner Classics. His reseases have included the Tchaikovsky pieces for violin and piano. He has performed with Charles Dutoit, Ivan Fischer, Neeme Jarvi, Zdenek Macal, Lorin Maazel, and Gerard Schwarz. He has performed with the orchestras such as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Orchestre de Paris, the BBC Symphony, the Montreal Symphony, the 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the Detroit Symphony, the New Jersey Symphony, the Seattle Symphony and Houston, Baltimore, Cincinnati and Jerusalem orchestras.

Yehudi Menuhin has written "He is without doubt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and musical of violinists…Alexander Markov will certainly leave his mark on the music-lovers of the world and in the annals of the violin virtuosi of our day".

External links


好运

征婚中的冰雪聪明美丽动人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神勇无敌超级玛丽某人的小三儿姨今天上火车奔赴京城求学,祝她一路平安,祝她好运,也祝我自己好运。
我记得有一个朋友曾经把这样一句话设成签名: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有google的时代。我是真没想到,这个叫picasa的小软件帮我在十分钟之内建了个一百多MB的相册。有些东西真是没法只用一个强字形容。祝google好运,不要为恶。
传上去百八十张唱片封面,都是先在正在听的。很多很多CD放在架子上半年多,上面积满尘土。音乐简直要开始让我觉得恐惧了。博客上的几张相当秀气的照片已经很多人抱怨看不清楚了,现在一并传至picasa,有兴趣受受刺激的同学不妨一观。

据说某位大嘴政客又在放厥辞了:

  中国台湾网3月5日消息 据台媒报道,在中国人都在庆祝传统佳节——元宵节的时候,陈水扁昨晚公开提出了“四要一没有”,声称“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

  据报道,昨天晚上,陈水扁出席了“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25周年庆祝晚宴,当场提出“四要一没有”,并解释说,他的话是指“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

  陈水扁还强调,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

  陈水扁曾在今年1月26日宣称,台湾催生一部“新宪法”的时机与条件都已经成熟,并说:“今天不做,明天会后悔”。

  亲民党发言人李鸿钧随即表示,陈水扁无非是想拿着全体台湾人民的身家安全与福祉为赌注,刻意制造两岸关系紧张,企图转移“公务机要费弊案”的焦点;如此冷饭热炒、了无新意,大家听听就算了,别当回事。

我记得在skype上和一个美国小姑娘聊过布什,她对这位总统颇为不屑。我说你觉得你可以做得比他强吗?她说“Even a monkey can do better than him!”大笑。政客的智商,到底是太高了还是太低了?还是不谈政治为好。祝祖国好运。

2007年3月4日星期日

EA SPORTS Declares Jared Zabransky as Cover Athlete for NCAA FOOTBALL 08


去年学校球队的头号球星扎布兰斯基同学成为了EA Sports即将发售的新游戏NCAA FOOTBALL 08的封面人物,实在是喜讯,恭喜扎同学,到时候看情况要不要弄一套来玩玩。


To download images click here

Former Boise State Quarterback Defines Essence of Top Selling College Football Game

REDWOOD CITY, Calif., - March 2, 2007 – Electronic Arts Inc., (NASDAQ: ERTS) announced today that former Boise State University quarterback and Tostitos Fiesta Bowl MVP Jared Zabransky will appear on the cover of NCAA® Football 08 , scheduled for release this summer under the EA SPORTS™ brand. Developed by EA Tiburon, NCAA Football 08 will be available on the PlayStation®2 and PLAYSTATION®3 computer entertainment systems, and Xbox® and Xbox 360™ video game systems from Microsoft.

“This has been a magical season for me and seeing my face on the cover of NCAA Football 08 is yet another unforgettable moment in what has already been a great year,” said Zabransky. “This video game truly embodies the spirit of college football and I'm very proud to be a part of it.”

Zabransky led Boise State to an undefeated season this year and most recently to a 43-42 overtime victory against Oklahoma at the Tostitos Fiesta Bowl in what some call one of the most exhilarating games in college football history. At the Tostitos Fiesta Bowl, he completed 19-of-29 passes for 262 yards and will most likely be remembered for perfectly executing the Statue of Liberty play to win the game. In three seasons as the starting quarterback, Zabransky compiled a 33-5 record and was named a semifinalist for the Davey O'Brien and Maxwell Awards this past season.

In NCAA Football 08 , players will look to be a leader and become a legend on the field. With all-new Leadership Control, players now lead by example and control the action on the field and can increase their sphere of influence by improving their players' personal ratings on each big play. For the first time on Xbox 360 and PS3, the game will feature a new and deeper recruiting system and an all-new Campus Legend mode. NCAA Football 08 is everything that's great about college football. The game's official website is www.ncaafootball08.com .


Google it!

用google搜索“论语·尧曰”,第三个搜索结果竟然就是我这个blog,吓了一大跳。孔夫子泉下有知,不知能否饶了我。现在每天的访问数量都能达到10以上,很欣慰啊,虽然里面至少有两三次是我自己贡献的。向因搜索论语而误打误撞进来的、被我广告拉进来的以及个别自觉自愿来看我胡言乱语的诸位访客真诚致谢,我在blog里发的这些牢骚既是给我自己看的,也是给你们看的,谢谢你们,眼泪哗哗的。

听说,只是听说,google要出中文输入法了。在这张非常模糊的照片右侧中部可以看到一个输入法工具条,上面有一个字母G。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英文字母让cnbeta的访客们兴奋异常——他们似乎一直都是兴奋异常的。
杨远骋提供了一张非常模糊的图片,同时在他的 Blog里暗示谷歌在内测一个大家传言了很久的软件.虽然没有任何明确的证据,不过这可能是谷歌中国原创作品的软件还是让很多人尤其是 Google fans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而我关心的是,google的网上图书馆服务何时能够加进中文图书并且扩充数量,gtalk变得更成熟更强大,blogger能否提供多一些模板和插件,和wordpress一比blogger还显得那么简陋。至于输入法,微软拼音嵌进任务栏的工具条让我现在觉得很舒服。

Google的座右铭(motto)被很多人奉为经典。Don't be evil,“不以恶小而为之”,听起来简单,却是那么难以做到。你可以做一辈子好事,但是一件无心做了的坏事就足够把你定性成坏人,用头撞墙撞出脑浆子来都没用。即使是google自己,当它同意接受内容审查,提供阉割过的搜索结果,在共享软件里捆绑搜索工具条(尽管并非流氓软件),以至于关闭广告帐户却不给出理由的时候,这条行为准则就已经打破了。
你要知道,当一家企业的名字已经被载入字典,并且可以作为动词使用的时候,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又是多么大的责任。除了一个被到处滥用的podcast,还有谁能享有这种殊荣?不要为恶。

Babylon English-English



Google
n. company that was founded in 1998 at Stanford University by Larry Page and Sergey Brin and serves as a search engine on the Internet

google
v. (Computers) search for data on the Web using the search mechanism Google; search on the Internet for particulars relating to new or likely to be girlfriend or boyfriend

不提百度,是因为百度里搜索不到我的blog。它不屌我,我也不必屌它了,对吧。

2007年3月3日星期六

从光谱问题说起

今天论坛有人发帖询问关于检测无损格式真假的问题(参见此链接),不禁想起曾经的那场争论。
[求助]如何检验无损音频文件的真伪?

听说网路上有人用有损变无损来发布。
我是技术盲。请教一下要怎么验证呢?


另:log是不是也可能是假的?

我的回帖:
任何检测技术都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是对的,就像曾经有人质疑黑龙老大和严老大的制作是假冒一样。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耳朵,其次才是检测软件。

那场争论的起源是老严同志制作的某唱片被某位老兄置疑为320K mp3转制,理由是所谓“光谱分析”,光谱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位老兄的外号之一和笑柄之一(我猜想他想说的一定是频谱。光谱明明是我们实验室里的嘛)。当然他还有更著名的一个外号:此人酷爱扬剧,尝自谓曰“扬剧迷”,而扬剧二字之谐音颇为不雅。每次我们私下聊天提到这位**迷,必抚掌而大笑。
老严天生一张臭嘴,得罪人无数,但是心地淳朴,断然不可造假,这显然是分析软件不准确的例证之一。紧接着我和黑龙也被卷了进来,我们合作制作的Naxos肖邦全集同样被指摘为假货。一时间论坛腥风血雨,“扬剧”横行。
天地良心,那些图书馆里的唱片怎么可能是假货?我亲手送进光驱,亲手压缩,怎么可能出问题?这些指责毫无疑问有些滑稽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那套肖邦全集的CD1经过检测居然是有些有损有些无损,谁会花那么多功夫为掩人耳目而把音轨拆开又拼起来?

这其实证明了一个事实,很大程度上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并不建立在听觉基础上,而是通过杂志乐评、资深人士言论、臆想甚至是软件来得出判断。我承认自己的木耳分辨不出320K mp3和无损压缩,甚至128K和256K的差别也区分得很艰难,不过我仍然乐于听无损音频,因为它是无损的,心里舒服。听音乐说到底不就是为了心里舒服么。唱片公司似乎也深知这一点。从那套肖邦全集唱片的频谱上,可以很明显地发现高频处有一刀切,这说明唱片公司自己就做过了压缩处理,天晓得它们是为什么要这么做。顾客认为这些唱片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此不会去质疑唱片公司;论坛的访客们却并没有必要认可这些所谓“大大”们的诚信,因此被质疑的自然是我们。
其实扪心自问,即使是最权威的那些人,他们的理解也一样会有很多来自第一印象、先入为主、道听途说甚至臆断。这也就是为什么巴赫的乐谱被世人遗忘了那么多年,柴科夫斯基终生遭受首演失败的尴尬,比才没有看到卡门被乐迷们理解就撒手人寰。艺术这种极端主观的东西,真能做到如天平一般公正,那就一定是圣人了。

当时的吵架帖,现在看来仍然那么有意思,老同学去温习一下,新同学去学习学习吧。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565579.html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559896.html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559915.html



还有几个不太相关的争论帖,一并存底吧。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516756.html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552947.html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565339.html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552421.html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569603.html

2007年3月2日星期五

大眼夹祭

The Office Assistant was a feature included in Microsoft Office 97 and subsequent versions until Office 2007. The default assistant was officially named Clippit, nicknamed Clippy,after its animated paperclip representation. The feature was an entry point to the application's help system, presenting various help search functions and offering advice based on Bayesian algorithms in Office versions 97–XP on Windows and 98–2004 on the Macintosh. Many of the characters are based on "guides" from the defunct Microsoft Bob user interfac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Clippy has gone, as well as his pals including Merlin and Mother Nature etc.. The Office Assistants have got fired in the latest version of Microsoft Office System and will no longer exist. Say Long Live Clippy to our sweet & cute friends. 伏唯尚飨……


2007年3月1日星期四

我本是卧龙岗上等的人品

忽然想起去年英语课上写了篇文章,题目非常拽,叫“Le Combinado von Linguaggio”。其实把这些东西胡乱拼起来倒也热闹。
把京戏空城计和评戏玉堂春混起来玩。
我本是卧龙岗上等的人品,吃珍馐啊穿绫罗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这般光景,看起来呀汉家的业命薄之人……